>>>【小结】设计筛选功课2<<<
3.远离PUA你的设计师。
这一点非常重要,会极度影响你装修的心情。
我在与前一家设计机构M合作过程中,签约后还没出燃气的问题前,很多次沟通中我就已经感觉不太舒服了,但当时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就是反复在被原来的设计师PUA。
比如,效果图出来后,我说地下室这个这个沙发有点太大了,利用率低的地方,不必太大。
她说:这可是EDRA的北极熊沙发欸!言下之意,我这个土鳖不认识好东西,不懂得欣赏高级的设计。
同样的事情还有,客厅的座椅风格我不太喜欢,我说这个单椅能不能不要这种藤编质感的。
她说:这把椅子你可能不知道,我给你介绍一下,是印度设计师昌迪加尔设计的……
这种沟通方式让我非常不舒服,本来设计师坚持自己的方案完全可以直接说理由,没必要对着我们这种根本不可能每件软装都买原版正品的普通消费者张口闭口说这是大品牌,其实这本质上也反映出设计师不重视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偏好,“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态度。
此外,原设计时常在我们面前提及,好些客户都是全款(几十万级别以上)提前打到她账上,所有的施工、主材、软装都是由她全权来安排购买落地,非常信任他们。当时,我们还认为是老客户什么的,心想项目交往多了,足够信任也是自然的。现在想起来对方两口子一唱一和,谁知道真假,毕竟现实生活中家庭装修真有多少消费者能这样大几十万提前给到设计师呢?这一招侧面烘托PUA大法用得真是妙。
还有在沟通中,她也是动不动就拽大牌家居品牌的单词,什么minotti、casssina、baxter、b&b……还说自己每年都要去米兰看展,去清华进修等等。
我们多次委婉说我们也用不起这么大牌的家居,对方的反馈基本都是顾左右言它地说“要让我们的装修作品上杂志什么的”……当时我们也稀里糊涂,后来分析可能是说“我都要把你们家送去参赛拿奖,你还不多提高点预算买点大牌嘛”
我们不是装修专家,但也不是傻子,其实也能感受到这些不愿意调整的软装方案也是在为后续向我们兜售软装家居做铺垫(这一块的利润是比较客观的),毕竟如果我按图购买,那就是她的“配合度高的客户”,她既赚钱又能拿出塞满各种大品牌软装家具的案例作品,参评获奖,自媒体宣传,一举多得。
反之,如果我不按图买,就是我自己改了方案,到时候效果打折扣,我也不能责怪设计师,更不要说指望设计师兑现上杂志上封面获大奖的承诺了。
以上种种,不止于此……让我们真的觉得在和原来的设计机构的沟通中的非常憋屈心塞,凡是提出正常用途、预算和喜好,都会被国际大牌、顶尖设计、世界审美和其他有钱又信任他们的土豪客户”诛心“,搞得我们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太穷了?“”是不是自己审美不够高级“…
总之,现在想想就是妥妥的PUA嘛~,自从换了壹沫来收拾残局,无论是苏工,还是他们的其他工作人员,我们夫妻都觉得是相处很轻松,在方案上的任何争议都是就事论事的来探讨,再也没有那种憋屈感了~~

所以也希望作为一个分享告诉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在沟通中大胆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对时刻用“专业性”“审美能力”“高级感”打压你的设计师千万敬而远之。如果不幸已经签约了,一定要向设计公司提出更换设计人员,如果和我们一样悲惨没有其他设计师换的,那也要学会及时止损,不要在坑里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