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宝妈咨询我说——“我的宝宝最近老是拉绿便,肯定是没吃饱。”/“我的宝宝拉绿便,医生说可能是饥饿性腹泻,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我的宝宝拉绿便,我觉得是因为他没吃饱,我的奶不够。”
其实,母乳喂养宝宝排出的大便是绿色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不能仅因为绿便这一项指标就判断宝宝没吃饱或者妈妈奶少。
婴儿的粪便为什么会呈绿色呢?
总所周知,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次解出的粪便是墨绿色的,也就是胎便。当胎便完全排出后,完全母乳喂养的宝宝粪便是不成形的稀糊便,类似豌豆汤。颜色可能是黄色、黄绿色至咖啡色的范围,偶尔粪便里混有一些粘液,气味温和、不刺激。有的妈妈就会问“母乳喂养的宝宝粪便颜色,难道不应该是金黄色吗?为什么粪便会发绿呢?”
粪便发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妈妈摄入过多的含铁量高的蔬菜或其他食物,母乳中的铁含量相对较高,而宝宝未能及时完全吸收,此时排出的大便就会发绿;2、与胆汁分泌有关,胆色素是包含胆红素和胆绿素的,他们之间可相互转化。如果肠道中的胆红素还未转换就从大便排出,也会出现绿便现象。
所以妈妈们无需仅因为宝宝绿便这一项指标就过分焦虑,就算乳房上面没有刻度线,我们仍然有办法知道婴儿是否吃到了足够的奶水。
从最直观的数据判断婴儿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
一、出生后体重减轻不超过7-10%(临床上一般会建议体重降低超过7%,就需特别注意。),并在半个月内恢复出生体重。
二、出生后头四个月,婴儿体重每月至少增加0.5-1公斤。
三、检查婴儿尿量,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解一次尿,第二天约2次,第三天约3次,依次递增,一周后,通常纯母乳喂养的婴儿24小时内排出清澈尿液6-8次。
四、检查婴儿大便,第一到第三天排出的大便通常是黑色或墨绿色的胎便,第四到六天左右颜色开始变淡,越来越黄。在第六天后一天至少解3到4次黄色大便。
需要特别提醒妈妈们的是,婴儿体重、排尿与排便只是一个方面,并不是所有母乳宝宝必须遵守的准则。这些数值能够帮助某些妈妈,但绝对不要刻板地使用。比如:早产儿、出生体重较轻、婴儿或妈妈接受了大量的静脉输液都与婴儿体重变化和排泄量有关。
在育儿的路上,妈妈们一定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此建议,亲们一定要选择和接纳适合自己的,不要过分使用科学育儿,还是要回归情感,让生理和心理的本能驱使我们作为一个母亲的自然过程。
(本人知识水平有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批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