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半年,重庆的GDP产值首次超过了广州,加上成渝双城经济圈列入四大城市群之一,重庆的发展可谓是一片光明。不过,就算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重庆房价无法跟上其他同类型的2线城市,和隔壁成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其实,很多外地炒房团在重庆都是血亏。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为什么重庆不适合投资。
第一,土地供应:
2002 年重庆市通过《重庆市国有土地储备整治管理办法》,制度建立后上收了大量由企事业单位等控制的土地,前后超前储备了 40 多万亩土地,并规划未来 20 年每年开发 5% ,储备土地中 50%是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用地,用于公租房建设、大学城建设等,50%用于房地产开发。土地储备制度一方面保障了地方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保障了供地充裕。
2008 年重庆市政府通过《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也就是地票制度。有闲臵宅基地的农民自愿复垦,验收后形成地票,在农村土地交易所通过拍卖等形式交易,房企通过购买地票获得在城市规划区内选定的待开发土地开发的权利。制度主要目的是在“耕地占补平衡”的硬约束下,鼓励农民盘活农村宅基地、为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腾挪空间。截止 2018 年 6 月,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累计交易地票25.9 万亩,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土地供给充裕。
土地储备制度形成土储“蓄水池”、地票制度为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腾挪空间,二者配合,保障了重庆充裕的土地供给。从过去十年来看(2008-2018),重庆主城区累计成交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 2.5 亿平,年均 2500 万方,总量在一二线城市中仅次于武汉,按 2018 年常住人口算,过去十年人均新增住宅用地建面 28 平方米,居一二线城市首位。土地供应量大,购房者又相对恒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抑制了房价的上涨速度。
第二,多中心发展
重庆独特的山水地势,造就了重庆的多中心发展。分散购房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核心区也就是解放碑房价的上涨,而解放碑的房价涨不起来,类似于观音桥、杨家坪的房价的自然受到了抑制,也就进一步抑制了新区的房价。
而且在过去 的10 年,一路向北是重庆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两江新区恰好也是土地储备最多与供地最集中的片区。这就进一步抑制了核心区房价的上涨速度。并且,在2017 年之后,重庆加强土地调控,减少“特大地块”出让并对出让地块限定开工日期和交房日期等方式防止开发商“囤地炒地”。并且对新开盘项目实行“备案价”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涨价条件”和“涨幅限制”。出于市场和制度的双重分散下,重庆的多中心发展对房价的上涨起到了明显的牵制作用。
第四,房产税
此外,在2011 年重庆试点房产税,主要针对高档住宅、以及“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三无人员。”三无人员”购房税率为 0.5%。房产税制度下,对于外地购房(炒房)群体,意味着多出至少 0.5%的住房持有成本,再加上 5%-6%的资金机会成本,外地投资客至少在房价年涨幅达到 5.5%-6.5%的情况下才可获得投资收益,而反观近10年的重庆地产,除了17,18年有较好的涨幅以外,其余年份几乎是2年一小跌。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型需求。而大部分炒房客,特别是18年后入手重庆的投资客现在都深陷泥潭。
第五,公租房
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惠民制度。那就是公租房
2010 年7 月《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公租房建设正式开启。重庆公租房主要位于主城一、二环线之间,截至 19 年4月,重庆公租房累计分配50.5 万套,惠及140 余万人,占重庆主城总人口的 16% ,这一比例远高于上海(1.4% )、北京(2.1% )等一二线城市。大体量的公租房项目对于缓解主城区购房压力、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发挥了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重庆确实不是房产投资的第一选择,有能力选择1线城市尽量不要选择2线城市。有能力选择其他2线城市的,也尽量不要选择重庆。特别是那些曾经看好重庆的外地炒房客,市场都给了他们很深刻的教训。
对于重庆本地的购房者而言,外地置业可能会存在区域不了解,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重庆也是可以的。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你只有20万的预算,主城想买但是买不起,而偏远但是感觉又具备发展潜力的龙兴和水土好像是你为数不多的选择。这就是相对购买力不足。其实很多外地投资客来重庆的原因,也是因为相对购买力不足。
重庆欢迎你,但是炒房客不欢迎,不是重庆人民不欢迎,而是市场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