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论坛中推荐一部教育记录片《真实生长》,没事找来看后,感触颇深。片中有一处细节,十一中每次半期大考后都有两周的自习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规划。记得北大附中的改革中也要求老师上课的时长不能超过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可能是这个比例,记不太清了)。正好小孩也处于中学阶段,还是任务最重的初三,每天学校抓得很紧,老师一轮轮复习,讲授,课后的作业也不少。反正天下的初三都这样,每天忙到很晚,还是手忙脚乱的,完成了作业就没多少时间自己整理复习,很多学生熬夜是常态了。
观察现在中学生的状态很久,总觉得难道整个教学不能变换一下吗,比如初三的复习,老师整理好知识脉络和相应的习题,直接发给学生,最多每天只用两三节课(各科总计)的时间适度引导下,其他时间都交给学生自主复习(自习可以学校统一管理),根本不用熬更守夜的,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得很好。说句不恰当的话,老师占用时间过多,效率不高呀。
进一步的配套细节,学校可以提供各科的分层辅导(时间也不能占用太多),让学生按需选择;各科的练习题也可供学生按需选择。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到学生手中。这样的改革其实对学校、老师的要求很高,经典到位的引导,分层细致的教学服务,精挑细选的资料整理,都是对老师的高要求。期待重庆的珠珠校可以向这个方向改革,来个试点也不错嘛。
哈,空闲时畅(幻)想一下,供大家参考,如果正好教育界人士看到,万一提供了思路,就有点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