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不发帖子了,回想起大学时期还曾是学校BBS的版主,十几年过去了,不甚唏嘘。
写这篇帖子的目的,不是为了秀风格,秀材料,秀设计,毕竟审美本身就不是个科学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之蜜糖,彼之砒霜”的道理自然是懂的,所以主要还是谈谈过程中的那些坑和经验教训,大家各取所需,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说得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都有道理。各位看时如觉不爽,可以随意喷。
原则:
1、装修过程中不满意的商家、个人均不点名,各位也不必私信问,因为我会给各位建议如何规避风险,我想我踩过的坑,你们就能避过,主要是我也不想砸人家的锅,疫情时期所有人都不容易。
2、特别满意的商家、个人也不会点名(知名品牌会说),需要联系方式的可以私信我(价格不便提供,请各位大神各显神通),但我的主观感受是不够客观的,请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本人不背任何锅。
-------------------------啰嗦分割线---------------------
1、设计
我们的设计方一开始是找的北环附近某工作室,全屋设计下来不到2w,不算贵,也不便宜。从一开始就抵触免费设计的模式,一直觉得劳动付出就应有相应的回报,市场经济自然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是这羊毛从哪头薅也挺讲究。所以我选择了钱花得明明白白,不占别人便宜,也不想被人占便宜(小便宜无所谓,伤筋动骨,破坏原则的大便宜是绝对不行的)。
设计师是个小姑娘,人挺不错,也容易沟通,基本的想法能够合拍。我希望的是简美风格,我对简美的定义是:简单明快,温馨自然,不压抑,不轻浮,经得起时间考验,不跟流行,不追时尚,不想2年后看着难受,也不想5年后拆了重装。毕竟----穷。
设计稿出的还算顺利,做了一些小调整,个人觉得设计师的第一个重要作用是对房屋空间的重新规划,结合业主的使用需求再加上风格偏好,给出整个装修的指导性建议,为什么是建议而不是意见呢,因为做主的始终是业主,设计师不是万能的,业主通过语言和图片表述自己的偏好时,理解可能发生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把好舵,是我们带着设计师走而不是设计师带着我们走。当然他们的建议更专业,有很多地方是业主事先想不到的,这个时候需要刨根问底,该纠结就要纠结,不要等到施工阶段再来后悔返工。
经验总结: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带着想法,带着案例图片,和设计师多谈几次。如果遇到和你一样纠结的设计师,恭喜你,这是好事,说明ta在思考,结果总不会太差,无非就是个互相理解融汇的过程,这个阶段不要追进度,设计师也是人,要吃饭睡觉耍朋友,逼紧了吃亏的可能是自己。如果遇到对你的需求一次两次就满盘应承,让你觉得无所不能的设计师,请小心了,ta可能在敷衍你。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双方思想碰撞的过程,没火花的过程要么有坑,要么中大奖,问题是,我这辈子从来没中过大奖。
设计图就不放了,每家情况不同,没什么参考意义。
2、装修公司&施工队&工作室
以前装修找的施工队,从头到尾都是母上一把抓,没有项目经理,目睹了过程和结果的我N年前就已决定自己装房子绝不找施工队,主要是太累,劳心也劳力。
工作室我没接触过,不好多做评价。但当时也有一番纠结,工作室服务应该更到位一些,老牌装修公司售后更有保障一些,再三斟酌后还是选的装修公司。
因为个人原因设计师跳槽,从工作室转到了装修公司,去的这家装修公司算是重庆老字号,非兄非天,本着对设计师的信任我们也就去和公司谈了,磨了一下午,价格没少,最后是负责施工的副总跟我敲定的合同,我记得当时跟他说的原话:X总,价格我不要求降了,只有唯一一个诉求,给我找个靠谱的项目经理。对方一口答应,我当时的想法是,让别人挣应该挣的钱,我就图个省心。然而事情总是会跟你的期望相背而行,也为这九个月的辛酸埋下伏笔。现在想来,只能人为对方理解的“靠谱”和我想表述的“靠谱”不太一样。
经验教训:不要用“靠谱”“好的”“优秀的”这种无法准确定义的词语来表达你的想法,请尽量标准化、量化,比如“请找一个能按照设计师和我的想法进行施工,能保证按照公司施工流程、指标、工艺要求严格执行,诚实且善于沟通,能够提供给我专业化、合理化建议的项目经理。”
3、施工阶段
这部分比较长,主要的内容也都集中在这里了。
①项目经理:年龄55-60,我是看面相猜的。应该属于行业老油条,在我们工地附近同时负责施工的其他项目不下5个,我当时想的是,这样也好,可能交流起来不会像年轻人一样顺畅,但至少有经验,多给我们一些建议,避免一下坑点,也是好的。
②土建:拆建墙的工程量较大,所以土建阶段工期比较长,事情很多很杂。然而问题也就相继暴露出来了
首先,进场2-3天都没做围挡和入户门保护,我自认比较能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土建阶段灰尘大,小区还有人在正常居住生活,虽然人不多,但不能因此就忽略别人的感受。物业也有规定,土建施工要做围挡,这合情合理,不论效果如何,但这是做事情最起码的态度问题。我不希望还没和邻居认识,就已经影响到别人了。最后在我再三催促下才做了围挡和入户门保护。

如图所示,实际上3月8号我还在群里提醒,别忘了做围挡。3月9号施工部经理还在落实为什么还没来做保护,一个进场时就需要做的例行的,最简单的工作,用了6天,各位可以想象一下我当时心里的感受,一万只草泥马在狂奔。但我也不想一开始就把关系搞僵了,所以并没有发作,算了算了。而实际上做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敷衍的,下面不栓牢,你这东西做了跟没做有多大区别,三四月份风也不小,围挡的布就这样迎风招展,彩旗飘飘。

设计师看到图也觉得不行,又再次进行沟通。
我本以为接下来会顺利,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首先是工期安排的问题,全月开工时间严重不足,做两天休一天,再加上周末不能施工,全月开工时间屈指可数,我又在群里进行沟通。
并且发现项目经理完全不按照原先约定的来操作,公司要求每天都要向业主用图片和文字告知施工进度和需要协调的事项,比如主材到货时间要求等等。而我们的项目经理,在这九个月中发过的类似文字,不超过20条。
因为感觉到了沟通不畅和不按流程操作的情况,所以特别提醒设计师和项目经理要加强沟通,一个是方案制定者,一个是方案落实执行者,这两个人如果沟通也有问题,那麻烦就大了。家人说不用太担心,毕竟一个公司的,我们是交了管理费的,他们肯定能沟通好,而事实再次证明我的担忧是对的。我们的项目经理在九个月内主动沟通的次数非常少,图纸摆在现场可能也没怎么看(后面我会说到为什么),很多地方凭感觉,图纸是平面的,而实物是立体的,读图是门技术,读的认真仔细是态度,而他,两门功课都不及格。

土建期间最大的问题紧接而来:下水管静音保护没做。我家是1楼,整栋楼的下水管都从我家过,一个还在主卧,预算中明确了下水管静音的费用和施工要求,如果不是有一次我去工地问情况,才发现没做,到现在可能都不知道。而这一切还发生在我家每天都有老人在现场盯着的情况下发生的,我实在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自己人在现场,还会出什么问题。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依然没过多纠结,只是打了个电话给项目经理,问他怎么办,他说要么拆了重新做,要么在新建包落水管的砖墙上开个孔,把隔音棉塞进去。我选择了后者,依然是想着大家都不容易,有点疏漏难免,能放就放吧,即便是我知道严严实实的包住落水管和塞进去的效果有多大差距。我以为项目经理会因此在后续施工中更负责,而事实再次教育我,有些人不是你想的那么善良,有些真还是较一较的好,越早越好!
经验教训:
A 请不要绝对相信项目施工方,社会很复杂,人心很难测,对合同的细节该抠要抠,不合适的地方不要将就,别人不会因为你的善良和妥协而对你更好点,反而可能觉得你是个SX。
B 土建面积一定要自己实地测量,施工图和实际差距很大,且只会你吃亏不会是施工方吃亏。
C 土建单价看清楚,12墙24墙价格不同,搓沙含不含在内,不要被浑水摸鱼。
④水电
我家因为定制家具厂家一改再改,所以有些细节难免遗漏,比如在柜体上安装开关。多开一个孔就多一份成本,至少你要弄个空白面板来填补。
比较麻烦的地方是如果要装净水、软水、地暖、智能灯光、网络公司的话,需要在水电施工前务必和家具、水系统、暖通公司、灶具一起沟通定点,一个点位位置不对或者漏掉,后期很难补,补出来也难看,轻的要在柜体内部打很多孔穿线,重的可能要敲砖。而这些如果你不去牵头办,出了问题没人会负责。
我家水电最大的问题是岛台设计了可移动的插板,地插不安全也不美观,所以在岛台连接餐桌的石材位置做的移动插板,实际效果还行吧,为了美观还是做的嵌入式(石材、岛台都要开孔,很麻烦,装修后期已经很没有耐心搞这些了)。
经验教训:
A 水电安装前实际上就需要大概想好一些软装的位置了,比如落地灯。
B 橱柜处不要装太多插座,可能会影响收纳架的安装。
⑤网络
因为我玩游戏,爱看电影,所以对网络的要求比较高,加上现在的房子网络在选材阶段就出了问题(老人装的),看个网络电视都要缓存半天才出得来,所以这方面我的投入比较大,希望未来十年网络升级到万兆也能全部发挥效率。
老实说这个过程挺痛苦的,因为对网速、稳定性、设备兼容性、弱电箱大小、布线位置、NAS选型都有要求,所以看了很多资料,也找了专业公司咨询(免费的,这一点我很感谢这家公司,NAS虽然还没买,但以后肯定找他们),最后自己出的方案,大致如下:
设备:主路由+吸顶AP+墙面AP(UBNT),交换机2部(网件108pp带POE供电+威联通)
网线:超六类(自购)+六类(装修公司包辅料)
水晶头:自购
经验教训:A 对网络要求高的,先和设计师聊,如果对方很懂,恭喜你运气太好。否则请带着预算和需求找一个某宝设备商咨询了解;
B 对网络点位的规划要亲自参与,设计师的方案未必就是最好,再加上像我们的设计师是个小姑娘,他还没我这个半罐水懂行;
C 我的方案绝对不经济(跟豪宅不能比),总体下来仅设备就1W+,不一定适合各位的情况。
⑥ 套装门
本来对门没有太大要求,无非就是款式,材料,漆面,想着颜色都是可以选的,而实际上这里恰恰是翻车比较严重的一个点。
看门的过程很简单,看了不少推荐品牌,我怕漆面、颜色、质量出问题,没有考虑过小品牌(可能跟我对这方面了解不够多有关),最后落在梦天和TATA之间犹豫,名气差不多,颜色差不多,款式大同小异,最后因为门锁搭配问题选择了其中一家,因为要吐槽,就不说是哪一家了。
我希望出来的效果是和墙面色差不大,大概是乳白色、奶油色的效果,因为那个时候墙面漆还没确定,所以也不能说得很准确。实际在展厅看的效果也确实如此,但是,我忽略了一个要命的问题:灯光。结果就是实际到货后发现门的颜色偏黄,而不是偏白,这就有点麻烦了,因为我不可能再选一个偏黄的墙面漆来向他靠拢,所以导致色差还是有点点明显。
经验教训:
A 木门选择颜色一定要拿着大块的色板去自然光下看,展厅里看到的不一定就是实际的颜色。
B 如果你的定制家具厂家很好(比如像我选的这一家),可以问问他们能不能做,如果可以就最好了,至少和你的家具颜色可以很协调。
C 门锁安装要提醒师傅,尽量小心不要在安装的时候把漆面搞开裂了,我家有三四个门都有轻微的开裂,需要补漆来弥补。
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