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写装修帖子了,想着买房这个事情一两句也说不清楚,干脆就单开一个帖子记录一下当时的心境。
娃儿是21年出生,我们也是从21年开始有买房打算,23年4月下叉沙区滨江三傻之一。整个跨度两年,期间我们的心境其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娃儿出生时想买房,是因为空间不够,所以单纯就想换个面积大的,环境好的,还有就是我的私心,受够了恒大的华丽复古风。对于读书什么的,考虑了一点,嘿嘿,但不多,就这么一点。主要还是年轻人喜欢那种大平层,花园洋房之类的占据我们思想的高地。
当时真的是差一点点就脑壳发热下叉了蔡家某大平层。还好金牛座的我保有最后的理智,这种击穿预算的骚操作还是拉倒吧。一年之后这个楼盘咔咔垮价。记住,听老婆话,至少还能保住尊严的底裤。
我及时刹车还让我老公有点郁闷,当时他还沉浸在大平层的美好生活幻想里面。为了让他冷静一下,我们有一年没有再看房。
这一年多我时不时在妈妈群里面讨论读书的问题,也在购物狂教育板块刷帖子。让我开始审视读书这个事情。以下涉及教育xq之类的敏感话题,各家有各家的道理,我只是描述我个人的心路历程,肯定是局限的,肯定是不完全成熟的,求轻喷,不要跟我计较,计较就是你对咯~房子买都买了,还是要给它上点价值。
我对教育的想法一直都是:
1.读书拼高度用的是智商,我和她爸爸都是属于普通智商,那大概率她也是普通智商,万一是天才,就当中奖。
2.基于第一点,那我对她的期望就不会很高,咱自己就不是985211,那我对她也不要一来就奢求清华北大。
3.对于父母来说,肯定是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哪怕资质平平,该给的支持要给,能力范围的条件要满足。
综上,我不执着于一定要名校,“不错”“也行”的学校就可以了,只要对口的学校不要太拉垮,我也懒得去为了读书买房,换个自己喜欢的dream house不是更好。那么我们当时能读的学校是什么呢?
一是私立学校,直接pass,个人问题,穷。
二是公立学校,当时正在修(今年已经修好了,溉澜溪那里)。一个才成立的学校,且不说以后会不会好(我真心希望能好,没有半点唱衰的意思),至少最开始的这几批教学都是实验和摸索,我不愿意在这方面对未知冒险。
这就逼得不得不继续考虑读书问题,如果我本来就有不错选择的时候,一般不太会去“挑”。但是既然现在要去选择了,那事必就要反复权衡,想要在差不多的条件下找到更合适的学校。
此处省略十八万字关于选择的过程,太费脑太费神了。基本上每个区我们都考虑过,只能说没有完美的选择。我们甚至觉得悲哀和无奈,也设想过更free更符合孩子天性的路。最终不得不面对当下的现实,达成自我的和解。想必很多父母也有这种体会。
2023年3月确定好学校后,就开始看房,用排除法筛选之后就直接下叉了。
一,预算内预算内预算内。
二,要有基本的小区,需要自住十年,不考虑买小租大。
二,户型要好一点,面积100左右,重新装修改造到更舒适和美观的可行性更高。毕竟未来十年三个人居住的心情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滨江三傻一直被诟病的就是离学校的距离,图上看像是邻居,其实是一个山上一个山下,20分钟路程,上下山的路还特别的“复古”。对接送小孩的老人十分不友好。我们不算是特别介意的原因,一是孩子由我们自己接送,两边父母偶尔来。二是我小时候也是爬坡上坎读书,和小伙伴有说有笑一起上下学,并不会觉得很累。三是我非要凑齐三个理由,就当我们一起顺便锻炼身体吧。
最后的最后,买房之后看到这个房价哟,啧啧啧。这时候必须用一个老话安慰自己:刚需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