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恋,是很多父母烦恼的问题,对比,你们怎么看?
前两天,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杨春林老师在他的个人公众号里晒出了一则与学生的对话,两人聊的话题,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关心的:
学生早恋该怎么办?
杨老师旗帜鲜明地给出了几招——
班级早恋在5%之内是合理的,如果高于这个比例,意味着这个班级的班风存在问题,会采取一些硬性的措施;
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早恋外在的人为力量很难拆散,合理引导顺其自然是比较好的选择。现在,我采用报备制度了,你要谈可以,但要求同步告诉老师;
班级制定了一个制度,谈恋爱不许评优秀,诸如不能评三好学生,不能评文明示范生。
现在杨老师表示自己越发开明了,越发进步了,现在不棒打鸳鸯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新的感悟?杨老师认为:现在不去拆学生情侣了,是因为这确实很难消灭。“现在我会进行更多的正面引导,比如为他们的恋爱提供‘技术指导’、逗趣地提醒他们注意分寸等,而且我发现态度开放了之后,学生之间的状态也更自然了。”
杨老师认为,恋爱,情之所致,性之所致,是人的合理需求。但他们毕竟还是学生,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成长,作为班主任不能鼓励,要有鲜明的班主任立场。“三好学生,文明示范生,是示范,是标兵,如果谈恋爱还予以评比,丧失了导向功能。但也不一棍子打死,即便是谈恋爱,学习积极分子啊,体艺积极分子啊,还是可以评,我不搞连坐。总之,任何教育行为,逻辑上要讲得通,学生自然也就能接受,于人于己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