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来自:备孕怀孕

神奇花生奶

楼主

2022-02-16 942 13

“人工流产干预行动”即将开始,到底干啥的?

撰文:燕小六

中国计生协会近日发文,提到2022年要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引起关注和热议。

9岁女孩怀孕,13岁男孩表示对此负责。

18岁女生流产10多次。医生说她身体受损、可能不孕。女生漠然称:“没什么,早就习惯了。”

14岁生子、“全网最小二胎妈妈”:短视频平台“算法推送”低龄妈妈视频。“央视新闻”直斥,这些内容无视伦理道德,甚至触犯法律。

这些不是“知音故事”,都是经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实。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将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干预行动。



回复(13)
近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其中提到,2022年要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

这被外界误读为“催生”新措施。有评论称,这是“不让流产”“要提高生育率”。



2022-02-16

也有人反驳这些评论“断章取义”。详读《要点》可知,专项行动的重点是“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其本意包括倡导更好的性教育,为未婚人群提供更好的避孕服务。

相关说法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2021年工作要点,以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有提及。

“少女妊娠和堕胎是全球化时代的一道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中国也不例外。”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胡玉坤曾撰文,形容这是“少女之‘殇’”。

2022-02-16

十六七岁当妈,是一个“医学问题”

联合国人口基金针对生殖健康,设有3个关键指标。其中之一就是青少年生育率,数值越低越好。

《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文章显示,1990年至2015年,中国20-24岁女性已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然而,2000年后,在调查所涉及的我国绝大多数省份,15-19岁女性的已婚率和生育率出现反弹。

“这一年龄组(15-19岁)的数据增长出乎意料。”上述研究称,这或与偏高的男性性别比例、大量青年外来务工人口,以及未婚青少年避孕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关。

根据我国《婚姻法》,女性“最低”结婚年龄为20岁。这意味着,2000年-2015年,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非法少女妈妈”。

低龄孕妇的出现不仅是法律或伦理问题。它更是一个医学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相较于20-24岁者,未成年母亲(10-19岁)患子痫、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全身感染的风险更高。

受伤的还有孩子。WHO数据称,未成年母亲所生婴儿面临更高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和严重新生儿疾病等风险。

“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已经对国家人口安全构成重大威胁。”2021年8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生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曾表示。

2022-02-16

青少年怀孕流产,是应该好好管管了。

2022-02-16

“无痛人流”竟有学生套餐?

缺乏有效避孕,还直接导致青少年流产率增加。

根据王培安表述,青少年已成为我国人工流产的主要人群之一。在我国,未婚青少年每年人工流产近400万人,占人工流产总数的40%。其中19%有多次流产经历。

低龄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日益多见。

2007年,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计划生育科就通过媒体,呼吁“关注这一趋势”。该院称,其人流手术的最小年龄仅13岁。

几年后,广西南宁报告9岁少女流产事件。1名13岁男孩表示对此负责。

2022-02-16

此外,还有大量瞒报年龄,去黑诊所手术或自行药流等行为。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对人流表现冷漠,对性和避孕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南方日报》指出,除年轻化,重复流产也越来越多。

“我国人工流产具有3个特点:数量庞大、重复流产者占比高、年轻未孕的女性比例大。”《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年刊文指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析2018年1月-12月的门诊人工流产数据,发现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1137人次,占同期青少年人工流产总数的85.30%,占人工流产总数的29.51%。术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占23.39%。其中,人工流产总次数≥3次者占5.54%;半年内重复人工流产(≥2次)者占2.73%;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者占6.86%。

2022-02-16

《中国青年报》报道,“无痛人流”商业化、广告泛滥,也助长了人流低龄化、重复流产现象。

《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在2010、2013年,曾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医院推出“无痛人流学生套餐”。印有“凭学生证享受超低折扣”“三分钟无痛人流”的宣传册在校园内频频出现。



2022-02-16

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流产比例居高不下,会造成长期、巨大的健康风险,甚至影响未来的生育选择。

WHO资料显示,无节制的重复流产可能造成多种并发症,包括出血、子宫穿孔、感染、宫颈或宫腔粘连、月经紊乱,甚至导致继发性不孕。

我国有调查称,在所有继发性不孕患者中,近九成有人工流产经历。

“经常流产对生殖健康非常不利,还可能导致终身不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杨菊华告诉《新京报》,青少年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人流之后缺少相应的服务,不仅身心健康受损,还可能导致不孕。长远来看,会损害民族生育力。

杨菊华提供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流产数量约900万例。同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从中看出,当年流产数量与出生人口数量间的相差,非常小。

2022-02-16

十年两代人,仍然“性无知”

人流低龄化,与青少年性行为的普遍、性观念开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2009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组织开展“中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开发研究”。该调查涉及我国25个省、2万余名15-24岁青少年。

10年后,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并实施“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涉及全国34个省、5.4万余名在校学生。重点关注在校大学生,也调查部分在校研究生。

两项调查都是全国性的。对比其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的初次性行为时间在提前,但其掌握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仍很匮乏。

2009年调查称,22.4%的15-24岁受访者有过性经历。不足1/3者“不接受婚前性行为”,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年龄中位数为20岁,男性青年略早于女性。

到2019年,31.25%的受访者有过性经历。仅11.46%的受访者不接受婚前性行为。同时,受访者初次性行为的中位年龄为18岁,男女没有显著差异。

18岁,这和英国2019年青少年调查的结果一致。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性意识或和西方国家相当。

伴随性行为的提前,我国青少年仍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2022-02-16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