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来自:房产楼市

核心区土著1号

楼主

2023-10-27 6266 18

审议通过!新一轮房改,来了

作者:余飞

01
新一轮“房改”来了

楼市传来重磅消息!

根据经济观察网10月26日披露:

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下面简称“14号文件”)文件,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

经济观察网给出的新闻标题是:中国将推动新一轮“房改”。



这是继今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楼市重新定调,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之后,房地产又一个重大动作。
回复(18)
事实上,新一轮房改早在2018年就由深圳率先拉开。当年深圳提出,

将住房分为市场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三大类。其中,政策性支持住房包括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也即四类,商品房、人才住房、安居房、公共租赁住房,未来的占比分别是40%、20%、20%、20%。

按照这个规划,未来深圳供应的所有住房结构中,商品房占比40%,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占比60%。

此后,在“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新格局。

去年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更是对未来十多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做了总定性:

1、房住不炒仍是总基调。
2、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
3、健康发展,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4、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但今年深圳表态,取消了原来的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住房类型,新增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细分为政府组织配租和社会主体出租两种类型)、共有产权住房等住房类型。

也即由保租房、共有产权住房顶替原来的人才房和安居房。

2023-10-27

02 “房改”怎么改


那么全国新一轮房改,具体该怎么走?牵头人深圳的做法很明确,40%是商品房,60%是保障房。

全国会如何?文件没有明确表露,目前14号文件也没有对外公开,只是通过经济观察网的报道,我们可以获取几个关键信息。

第一,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实践。

为了防止出现“大干快上”、盲目建设等现象,“14号文”稳慎有序、以需定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实践,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加快推进,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做好政策和项目储备。”

这里有很明确的分界线。鼓励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探索,其他城市不作要求。

逻辑也很简单,中国城市分化严重,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供应远大于需求,房子根本不愁,房价也不算特别高,保障性住房没有那么迫切。

对于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大城市,尤其是城区人口500万至1000万的特大城市和城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来说,尤其迫切。

2023-10-27

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房价高企、房子短缺的超大城市,最为迫切。一方面普通人根本买不起商品房,另一方面供需矛盾非常严重,尤其需要保障性住房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那么符合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有多少?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过一份《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披露了各类城市的城区人口。

但三年时间,变化很大,其中武汉随着人口回流,城区人口已经突破千万成为了超大城市,苏州因为工业园区的行政代码升级,成功晋级为特大城市。石家庄官方也在今年披露城区人口突破了500万,晋级特大城市。

2023-10-27

至此符合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共35个,分别是:

超大城市8个: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
特大城市15个: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苏州、石家庄。
I型大城市12个:合肥、南宁、厦门、太原、贵阳、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

制图:城市财经

2023-10-27

第二,保障房的对象,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群体。

14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保障房的两大目标: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023-10-27

挺透彻

2023-10-27

第一句话,是新一轮房改之下鼓励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建设保障房的终极目的,让买不起商品房民众的住房焦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不再为房子和教育烦恼,可以心无旁骛去为美好生活奋斗。

当然,要实现这个愿望难度系数还是很大。一方面,租购同权需要克服阻力真正落地。另一方面,保障房的教育资源与商品房的教育资源需要平衡,这里面有牵扯着教育改革。

第二句话则值得推敲。让商品房回归商品房属性。这与之前的表述大不一样,之前官方在谈到楼市的时候,经常提到的是让商品房回归居住属性,现在变成了回归商品属性。

回归居住属性,也即房住不炒。而回归商品属性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商品房既有商品属性,也有投资属性。

2023-10-27

本号认为,这两段表态意味着未来中国大多数城市可能会走向新加坡模式,给未来的房地产划定两个圈子,一个商品房圈子,一个保障房圈子。

保障房保障买不起商品房人居住,商品房则让有钱人去玩,当然也要以稳定为基调。

此外14号文件还规定,保障房必须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将保障房变更为商品房流入市场。工薪收入群体购买的保障房不得长期闲置。如长期闲置、确需转让、因辞职等原因离开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由各地政府按规定予以回购。

2023-10-27

03 中国房地产向新加坡看齐



狭小的面积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再加上全球资金推动,新加坡房价当年水涨船高让新加坡政府着实烦恼。

新加坡的面积只有733平方公里,只有深圳的三分之多一点。

这么少的土地,容纳了564万人,人口密度比深圳还大。


2023-10-27

大家都在看